永崋证券
竹篾在指尖翻折,色彩于纸面流转,盏盏花灯将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凤院村的夜晚点亮。
永崋证券10月24日晚,从化区第四届 “青玉案・霜降赏灯” 非遗花灯节艺术展演活动顺利展开,家校村社联动,让非遗文化在美育课堂中焕发勃勃生机,赋能“百千万工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从化第三中学的情景剧《东篱秋宴霜降赏菊》,拉开了非遗花灯节师生优秀节目的展演序幕。节目带你穿越古代,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美妙画卷,让观众了解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意义。

本次非遗花灯节将全区30多所中小学的创意与巧思汇聚一堂,成为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亮点。各校师生围绕“非遗传承”主题自主设计、手工制作花灯,作品不仅融入传统纹样与造型,更大量运用本土荔枝树、竹篾、藤条、剪纸等特色材料,让每一盏花灯都承载着地域文化记忆。江埔街中心小学陈以茉同学和太平镇中心小学的徐泽楷同学还与记者分享了其制作花灯的过程和收获,在亲手操作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



永崋证券


活动现场,各校专属展摊前人头攒动。师生们化身“非遗讲解员”,为驻足的群众解疑答问,手持自制花灯,热情地向驻足群众演示材料挑选、骨架搭建、裱糊装饰等制作步骤,让观赏者在感受花灯之美的同时,深入了解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在花灯巡演环节中,学生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提各式花灯引路,数十盏由师生亲手制作的精美花灯依次排开,在灯光映照下色彩斑斓,成了点亮乡村的流动风景线。


非遗花灯不仅是手工技艺,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吴水晶介绍说,花灯节活动围绕霜降的节气内涵,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结合传统非遗花灯和地方民俗,让学生通过花灯的制作体验,进一步领悟非遗花灯的魅力,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花灯节的举办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热情。


活动最后环节还特别安排了放河灯仪式,一盏盏河灯在水面上缓缓飘荡,为这个夜晚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美好,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活动现场记者还见到不少花灯融入了十五运会的元素,如鳌头镇第三中心小学的《竹织双鱼·全运逐浪》,充满竞技拼搏的动感。从化非遗花灯节点燃十五运会激情,让非遗之光与体育之火在流溪河畔交相辉映。
文字:罗素玲
图片:邝健华
视频:张义
编辑:莫静贤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广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